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23-06-15 14:43:13
6月6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赋能专题论坛”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论坛围绕“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文物?;び肟萍肌薄拔幕挪罨谩苯辛私涣骱脱刑帧?/p>
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从文物管理体系、全面系统化?;?、中华民族文化标识及国家公园体系构建等角度,深入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ご校ê糜煤霉椅幕啊钡南喙匾笥胨伎?。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郭青林分享了敦煌石窟?;だ糜牍芾?、价值挖掘、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文物“活”起来等方面的系统化工作。郭青林认为,文物工作中“?;な侵飨?、管理是关键、价值研究是基础、利用是路径、文物活起来是导向”。
长城作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典型代表,?;す芾砉ぷ骷让媪俑丛有裕志哂惺痉兑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于冰分享了近年来国家层面、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等在长城?;ぶ贫日寤ㄉ?、业务协调与研究机构建设、重大行动组织实施、技术应用的积极探索与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于冰结合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议以组织实施长城考古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开展多学科和新技术应用探索,引领长城价值研究挖掘、?;す芾怼⒒罨靡惶寤导?。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向东表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将以合作示范基地、科创中心建设、亚洲文化遗产?;ち嗣厥榇Φ绕趸?,与各家单位强强联合,积极探索新时代文化遗产?;だ眯侣肪?,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科技助力文化遗产?;?/strong>
70多年的文物?;だ碳ち丝萍冀蕉晕奈锉;ず屠玫墓丶贫鸵熳饔?,文物科技使我们的工作更贴近生活、参与生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陈富龙分享了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整体?;ぶ械奶剿饔胗τ们熬八伎肌K硎?,遥感技术作为科技手段,可以借助其开展文物认知、价值挖掘、监测、防灾减灾、展示利用等研究,助力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利用工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赵云介绍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她提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核心是围绕文化遗产本体及其环境变化开展的长期跟踪记录和总结分析,监测技术本身是手段,需以行业?;す芾硇枨?、社会公众需求为出发点,加强风险量化评估、预警阈值等预防性?;ぱ芯?,进一步完善遗产监测制度和规范体系,有效发挥多种监测技术的融合创新作用。
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王玉伟指出,面对新形势下的文物工作,遥感技术的应用强有力地助力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技术在文物?;ぁ⒐沤ㄖ;さ确矫娴牟蛔?,同时希望加强在文物考古与认知的应用探索。文化遗产?;さ墓丶强蒲в行У募嗖猓馐俏奈锕ぷ髂壳懊媪俚哪烟庖彩窍喽员∪趸方?,同时,十余年来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成果突出,特别对文化遗产防灾减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继续加强监测研究,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以及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科学?;ぶС抛饔谩?/p>
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卢远征以“传统村落?;び肟沙中⒄沟奶剿鳌蔽魈猓ㄒ橐源迕裥枨笪魈?、以传统文化基因延续为脉络、使自然与人文学科结合,开展传统村落活态?;だ?,开展新兴产业与村落?;だ孟嘟岷系奶剿?。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吴炎亮深入解读了革命文物概念和概况。他提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近年来革命文物?;だ萌〉孟盗谐删?,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建议从夯实基础、挖掘价值、强化保护、展示手段、宣传传播、文旅融合等方面开展系统化保护利用,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终身荣誉研究员黄克忠提出,希望文物工作能够为社会、经济、环境等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4hcrk.qrbqm.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